“咚咚锵……咚咚锵……”连日来,随着春节的临近,施秉的各个街道加紧制作龙灯、花车,备战新春龙灯节,热闹非凡。
走进施秉文化街,便响起了孩童练习锣鼓的声音。道路一旁,编龙的两个师傅正熟练地拨弄着手中的竹条和彩带。在锣鼓声和嬉笑声中,竹条逐渐变成了一根根的龙骨,龙也显现了大致灵动的框架。这是施秉各社区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灯会而忙碌。
与此同时,花车制作现场也是一片繁忙景象。现场的师傅也大都是头发花白、有经验的老师傅,他们拿着电锯、挥起锥子,“乒乒乓乓”地就造起了花车。今年的龙灯设计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如LED灯光和可回收材料,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符合环保理念。
“我们早上七点半、八点就开始,要完成这个任务才走,(一天)多半都是要等十个小时。”今年已经有78岁高龄的蒋尔明表示,在花车造好后,还要负责后续的服务工作,防止花车出现一些问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按照以前那个老古董的刺绣装来搞的。”据此次负责人丰建国介绍,今年的故事车有《梁祝》《西厢记》《天女散花》,服装都是根据故事背景从网上采购的。
“此次制作队伍分成编龙、制花车、安装彩灯三个部分,工程已筹办了半个多月,目前已接近收尾。”丰建国说。
迎龙灯,福运至。对人们而言,舞龙灯、看花车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迎新春、接祥瑞的象征。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各社区的龙灯和花车制作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充满传统韵味的工艺品在节日中绽放光彩,为城市增添一份独特的年味。(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吴康 吴胜碧 吴若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