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是施秉县第二幼儿园的一名教师,从事幼教工作8年,每天听见孩子们喊“老师,早上好!”便是她觉得最幸福、内心最平静的时刻。对她而言,教育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藏在日复一日的陪伴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爱心的温柔坚持。
2018年是王珏从事幼教工作的第二年,孜孜小朋友和弟弟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跟着父亲生活,孜孜父亲一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忙于生活奔波,因此孜孜在同龄的孩子中显得特别懂事,在班级里永远是最积极主动的孩子。由于孜孜父亲忙于生活奔波,下午放学常常都是朋友或者小区的邻居来接,每到放学泱孜情绪就会特别低落和难过,时间一长放学时孜孜就开始出现哭闹的情绪,特别黏老师。
于是王珏找到孜孜父亲说明情况,希望他能够自己来接孩子放学,但孜孜父亲为了孩子的生活忙于生计不能准时来接孩子,于是与泱孜父亲沟通后达成一致,他不能准时来接孜孜时,孜孜就跟着王珏。有时,王珏带着孜孜在幼儿园加班;有时,带着孜孜和朋友一起去吃饭;有时,他们也会一起去散步。慢慢的王珏和孜孜变成了无话不说“好朋友”,孜孜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随着时间飞逝,孜孜毕业了,通过孜孜父亲分享的朋友圈,孜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生,王珏由衷的感到幸福和满足。
22岁懵懂的王珏,看着自己的耐心和陪伴改变一个孩子时,内心是无比的震撼和幸福,通过这件事也更加坚定了她在幼教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而她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
如今回望幼教来时路,再谈“教育”,王珏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一场温柔的坚持,需要放慢脚步,日复一日,才能让爱与安全感在孩子的心里慢慢扎根。在教育这场温柔的旅程里,只需做“用心的陪伴者”,陪着孩子慢慢走,终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收获属于孩子独一无二的成长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