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辖区各村普遍存在的红白事“办事难、负担重、隐患多”等痛点,杨柳塘镇创新推行“互助办酒”机制。该机制以重塑“邻里互助、节俭办事”传统价值为核心,严格遵循集约化、安全化原则,通过系统化重构邻里互助体系、规范化管理办事流程、长效化建立激励机制,有效实现了减轻群众人情负担、培育文明乡风、破解留守治理困境的多重目标。
为落实上述机制,杨柳塘镇系统搭建了“一库两队三组”组织架构。具体而言,建立了动态管理的乡土能人库,涵盖厨师、电工等57名技能人才;组建了7支15人规模的青壮年互助队,承担重体力劳动,并辅以4支党员突击队确保政策落实;同时,成立了12个由留守妇女组成的巾帼服务组,负责宴席帮厨、丧属陪护等柔性服务。2024年,该体系累计服务达230余人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互助队伍中留守人员占比高达65%,这标志着大量留守群体实现了从“受助者”向“服务者”的积极转变,显著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具体操作层面,该机制推行“四统四免”规范标准,系统性破解办酒难题:一是统一报备监管,要求红白事提前3天报备并纳入镇级统一台账管理;二是统一集中采购,依托村级合作社集中采购食材,使采购价格低于市场价15%,年均节约群众成本约10万元;三是统一垃圾处理,对厨余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其中65%转化为有机肥用于集体农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四是统一费用减免,明确减免场地管理费、物资代办服务费、垃圾清运费三项费用,切实降低群众办酒成本。这些措施成效显著:丧事平均支出由1.52万元降至9000元,婚宴单场平均节省人力成本约3000元;对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实现了全程互助保障;同时,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办酒现象,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
为保障机制长效运行并引导价值导向,配套建立了以“双积分”为核心的长效激励机制。该激励机制包含两方面:其一为劳务积分制度,参与者每次服务积2分(1分≈10元服务券),积分可在指定场所兑换涵盖维修、理发等21项便民服务,有效激活了留守劳动力参与互助服务的积极性。其二为文明积分制度,对主动选择简办酒席的家庭给予5分文明积分奖励,可用于兑换生活物资,显著提升了村民简办意愿(已引导73户家庭主动选择简办)。通过积分制度,酒席中的攀比属性被有效剥离,“互助光荣”理念获得广泛认同(认同率达73%);文明积分兑换率提升40%,实现了传统互助美德与现代乡村治理激励机制的有机融合。
目前,杨柳塘镇正以“互助办酒”为重要抓手和示范样板,进一步丰富文明积分应用场景,将节俭理念、互助精神向婚丧嫁娶之外的民俗节庆、日常生活等领域延伸渗透,系统性、常态化纵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杨柳塘镇 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