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沿江巡查守护安全,农技人员躬身产业基地一线指导……初秋的清水江畔,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马号镇的党员干部奔走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幅党旗引领下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协同推进的生动图景,正于此徐徐展开。
近年来,施秉县马号镇紧紧围绕“强组织、富口袋、富脑袋”三大目标,以高质量党建为“红色引擎”,以特色产业为坚实支撑,以创新治理为长效保障,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奋力书写强村富民的时代答卷,让“清水江畔党旗红”成为一抹亮眼的色彩。
堡垒筑基,服务民生“前沿阵地”
“以前办点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好了,在村里这个‘服务站’,党务、政务、生活服务‘一门清’!”在焕然一新的村级便民服务站,村民张大姐满意地说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马号镇深知建强基层组织、筑牢“红色堡垒”是凝聚民心、服务群众的关键。为此,马号镇积极申请中投公司资金及各方力量支持,全面规范升级村级活动场所,精心打造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农家书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党务村务公开栏及室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确保功能完备、布局合理、服务高效。
阵地建好,更需用活。六合村创新“农家书屋+”模式,将理论宣讲、“扶苗行动”等融入其中,让书屋成为聚人气、暖人心的精神家园。“书屋不能只摆书,要让它‘活’起来、‘热’起来!”村党支部书记潘春仁介绍,每年党员志愿者定期到农家书屋开展活动,人气十足。
活力源自机制创新。马号镇通过支部联建强纽带、“党建擂台”激活力、考核激励提干劲等举措,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与服务力,有效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红色动能”。
2024年,马号镇积极组织参加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均获得二等奖。在去年以来,全镇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200余件,成功调处矛盾纠纷300余起,成功调解跨县复杂纠纷1起,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30场次,覆盖党员900余人次。
产业强基,鼓足共同富裕“钱袋子”
产业兴,则群众富。马号镇立足资源禀赋和气候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围绕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大目标精准发力。以党建引领“四联双增”模式为抓手,推动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及现代农业等多元产业齐头并进。
在平扒村黄桃基地,“家人们,看看我们平扒村的高山黄桃!海拔1050米,农家肥滋养,香甜可口,品质保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化身“主播”,深入基地帮助果农直播带货,有效拓展销路,助力增收。这正是各村党支部探索的“党支部+农户+电商直播”等联农带农模式的生动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党建为核心、多元合作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马号镇党委、镇政府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动全镇产业呈现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自去年以来,已累计兑现产业奖补资金830余万元,并先后投入360余万元新建产业路10余公里、170万元新建新型养鱼基地、150万元建设水果仓储设施、70万元扩大黄桃种植面积及配套设施建设,成功打通产业发展“脉络”,破解了关键瓶颈。
一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展现出强劲动力和广阔前景。其中,订单烤烟稳定在4000余亩,年创收1500余万元,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金叶子”;羊肚菌种植面积扩至30余亩,年产值高达70余万元;精品水果产业不断壮大,“红美人”柑橘、黄桃种植600余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此外,稻田养鱼、苗绣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马号镇党委书记潘仁健说:“今年我们将以老县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通过‘党建引领+企业经营+合作社管理+农户参与’的共建联带发展模式,将羊肚菌种植扩大到100亩,全力谱写马号镇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协商赋能,激发乡风文明“善治活力”
“红白事彩礼标准定多少合适?”“酒席规模怎么控制才不浪费?”“村里环境卫生怎么长效保持?”……在江元哨村的院坝协商会上,村民们围绕移风易俗“五控一治理”和“两清两改两治理”等议题热烈讨论,秩序井然。
“关乎风气和家园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心里才亮堂!”马号镇江元哨村老党员杨秀锦的话赢得共鸣。这份“主人翁”意识,源于马号镇精心构建的“有事大家议”协商治理体系。马号镇充分利用广场、院坝、长廊等场所,打造议事阵地,搭建起群众诉求反映、问题解决的“零距离”平台。
为确保协商实效,马号镇健全制度流程,通过组建协商队伍、建立事项清单、明确协商范围,固化“议题收集—确定—协商—落实”四步法,推动议事规范化、常态化。同时,拓宽协商广度,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产业发展等悉数纳入,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新路,真正践行“听民声、重民意、顺民心”。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靠的就是‘党建引领’和‘群众自治’这两股劲拧成了一股绳——党组织带头,老百姓当家,文明新风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日子里头,大家的心齐了,村庄的面貌也跟着焕然一新。”马号镇江元哨村党支部书记杨宏周说。
目前,全镇已打造议事协商文化长廊4处,召开专题协商会20余次,有效解决了婚丧嫁娶负担重、环境卫生整治难、陈规陋习破除慢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如今的马号镇,党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和美画卷正在清水江畔生动铺展。(马号镇 蒋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