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白垛乡以“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 字体:

近年来,白垛乡通过实施“路长制+十联户”“专业保洁+群众参与”等机制创新,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打通了农村发展的“毛细血管”,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铺就坚实的交通基础,成为产业振兴的“大动脉”、生态保护的“风景线”、基层治理的“连心桥”。

建好“民心路”:三级联动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紧扣“建好”核心,该乡以“三级联动”机制破解山区交通瓶颈。自2020年起,施秉县第一批、第二批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累计投入 7412.76万元实施县乡公路路面改善工程,新建、改造道路 74.91 公里。2024年,白垛村争取中投公司系统捐赠资金100万元惠民生,用于村产业路4条2500米新建及灌溉沟渠5000米维修等村民反馈的急难愁盼问题;半河村积极与帮扶单位对接争取项目资金28万元,用于修建背后坡组至茶叶关等产业路3条共计长达6.5公里;2025年,白垛村通过“向上争取+群众自筹”模式,再投入15万元修建何家坳组400米产业路,配套完善灌溉沟渠。

管好“平安路”:路长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构建“三级路长制+十户联管”网格化管理体系,由乡党委书记担任总路长,7个行政村设立村级路长,组建8支“党员护路先锋队”,实现“一路一长、一长尽责”。创新“红黑榜”考核机制,定期对道路养护、安全隐患排查等进行全方位评比。基于此,路灯安装的必要性愈发明显。路灯提升了夜间道路能见度,保障了村民夜间出行安全,满足了村民夜间休闲活动的照明需求。同时,路灯安装改善了夜间环境亮度,有效减少了盗窃、意外事件等隐患,营造了安全的居住氛围。截至目前,全乡已累计安装路灯1000余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护好“生态路”:全民共治刷新乡村颜值“新高度”。将道路管护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建立“专业保洁+群众参与”双轮驱动机制。全乡聘请163名保洁员,分段包干管护农村公路,实现“路面无垃圾、边沟无淤塞”。创新“积分制+流动红旗”激励模式,村民参与道路保洁可兑换生活用品,2024年,累计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7500余人次,选出示范户29户,累计兑换生活物资800余件。同时,将每周四固定为“全民卫生清洁日”,机关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等100余人组成“红色美容队”,集中清理道路沿线垃圾。2025年,全乡累计开展清洁行动10余次。

运营好“致富路”:路产融合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以路为媒,构建“一核两翼”产业格局。依托74.91公里“四好农村路”,打造“红色黑冲·世遗白垛”旅游环线,串联红六军团战斗遗址、云台山喀斯特地貌等景点,2024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累计引流游客3.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240余万元,带动农家乐、民宿增收60余万元。同时,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2024年完成烤烟种植1.29万亩、收购3.24万担,烟农增收4966万余元;发展精品水果及中药材9800余亩,实现经济价值超7000万元,同步推出“黔梨膏”“100%泉水梨原汁”、辣椒烘干等产品深加工,2025年全新推出“为你着猕·猕猴桃汁”,推进产品深加工,带动多产业发展。

以“四好农村路”为画笔,白垛乡在黔东南的绿水青山间勾勒出一幅“路通、业兴、村美、民富”的壮美画卷。下一步,白垛乡将继续深化“农村公路+”模式,让这条“幸福路”成为连接民心、通向未来的“振兴大道”。  (白垛乡 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