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施秉县白垛乡以家庭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入点,探索“党建带妇建,巾帼促振兴”新路径,通过一场场院坝会、一次次躬身实践,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田间。
院坝议事聚民智,观念破冰启新程。“房前屋后堆着柴火是方便,可客人来了连落脚地都没有”“污水沟夏天招蚊虫,自家孩子都嫌弃”……在白垛村院坝会上,村民们围坐成圈,一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协商会正在进行。没有照本宣科的宣讲,只有直面问题的坦诚,村干部抛出“为什么要清”的命题,老党员细数环境卫生与健康的关系,返乡青年算起庭院经济账,妇女代表更是一针见血:“家里亮堂了,日子才能越过越敞亮!”
随着《家庭环境卫生倡议书》发放到户,沉默的老人拄着拐杖起身:“我带头把屋后废棚拆了!”种粮大户当场认领沟渠清淤任务,年轻媳妇们自发组建“巾帼卫生监督队”。这场开在春风里的院坝会,让“要我改”的被动化为“我要改”的自觉。截至目前,已在全乡开展院坝会8场,覆盖群众240余人,组织开展卫生清洁40余次。
巾帼铁军显身手,躬身实践换新颜。白垛乡村道间跃动着“巾帼红”。妇女群众手持扫帚、铁锹,以片区为单位展开“网格化作战”:老党员王大娘带着孙辈清理路边垃圾,养殖户李嫂将猪圈杂物码放整齐,返乡青年用三轮车清运建筑废料。在“党员中心户”示范带动下,全乡7个行政村组成妇女突击队,对房前屋后、沟渠河道实施“地毯式”整治,累计清除垃圾死角20余处,规整杂物堆放点32个。
“看这水沟,现在能照见人影!”正在冲洗院坝的村民李以碧擦着汗笑道。从被动清扫到主动维护,从“各扫门前雪”到“共管大家园”,巾帼志愿者用双手丈量着乡村文明的刻度。
长效机制固成果,文明乡风润心田。“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得让好习惯扎下根。”白垛乡党委副书记王文文在现场推进会上强调。乡里建立“周检查、月评比、季表彰”制度,将卫生评比结果与“文明家庭”“道德积分”挂钩,并通过“红色黑冲·世遗白垛”微信公众号推出【晒晒我的家】系列,设立“文明庭院示范窗口”,让环境整治标杆户“亮相展风采”,以榜样力量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这场由妇女撑起半边天的环境“革命”,不仅扫出了洁净家园,更扫出了乡村治理的新气象。当巾帼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白垛乡正以“小家美”带动“全域美”,在黔东南大地上书写着生态宜居的动人篇章。(白垛乡 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