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民生资金足额发放到位,白垛乡2025年低收入人口识别认定和核查工作圆满收官。通过“拉网式”入户走访、大数据比对、民主评议、乡镇评审、张榜公示五重把关,全乡共核查兜底保障家庭209户371人。
上下联动,确保年度核查全覆盖。核查期间,由乡村干部、网格员组成入户调查组,穿梭于阡陌田野与农家院落之间。重点聚焦因病、因灾致困的特殊家庭,工作人员逐户核查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并录入手机多彩宝。“只有把每家情况都摸透,才能让救助政策真正帮到刀刃上。”新光村网格员梁文海道出了全体核查人员的心声。同时,运用大数据平台,与住建、人社、工商、部门数据进行比对,精准掌握核查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变化。
三级联审,实现民生资金精准发放。为确保资金精准到账,白垛乡严格执行“入户调查人员申报、经办机构初审、乡镇审批确认”三级联审制度,对低保、特困等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乡民政、纪委、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组成专项督导组开展定期抽查,重点核查重复发放、虚报冒领等问题,筑牢资金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全乡已累计精准发放民生资金75余万元,惠及群众220余户,切实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长效监管,让阳光救助行稳致远。“核查不是终点,而是动态保障的起点。”乡人大主席吴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落实“数据比对+走访核实+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定期跟踪回访、群众举报反馈、系统预警监测等方式,持续关注保障对象家庭变化,确保救助政策“精准滴灌”。同时,依托乡村两级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透明晾晒保障名单,接受社会监督,让社会救助工作真正成为“阳光工程”。
从田间地头的走访调查,到指尖屏幕的精准发放,再到长效机制的持续守护,白垛乡2025年低收入人口识别认定和核查工作画上圆满句号。一组组数据的背后,不仅是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弱有所扶、难有所帮”的庄严承诺,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在稳稳的幸福中感受到民生保障的力度与温度。(白垛乡 刘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