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施秉县依托县新联会、网联会、村干队伍等平台,深挖乡贤在技术、资金、人脉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乡贤+”模式,引导乡贤在和美城乡建设中发挥“头雁”作用,有效促进“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导、法治教育普及”四大行动”走深走实,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美城乡新路子。
王 静:“乡贤+电商”,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王 静,1990年4月出生于黄平县,2014年嫁入杨柳塘镇,系黔东南州网联会会员、县新联会副会长、县网联会副会长,是一名90后“三农”网红电商达人,专门从事抖音短视频直播,通过在直播中分享蘑菇种植技术、购销本地农特产品,带动县域乡亲和许多外地网友相互获益。
多年来,王静从短视频“种菌”技术分享,到实地示范种植及指导,得到许多网友肯定。目前,她作为县级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群众种植的茯苓面积有2000多亩,自营香菇大棚基地近百亩。自2017年6月成立贵州巴梭雅农电商有限公司以来,借助“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先后吸纳雇佣贫困户劳动力到公司就业,共带动100余名村民在香菇基地务工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向农户收购玉米、谷草秸秆等变废为宝,帮助每户农户增收500至1000元;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收购或代销当地魔芋、小米、红薯和精品水果等,仅2021年,销售量就达50吨以上,销售额达300余万元。目前,香菇基地不仅成为她的实践教学示范,也成为她直播带货的货源,凭借良好口碑,王静的抖音账号粉丝量为266.8万人,年交易额超300万元。
通过培育壮大特色种菌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把更多的农户镶嵌在这个产业链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梅林珠:“乡贤+物管”,促进社区精致管理
梅林珠,1975年5月出生于施秉县城关镇,施秉县名流酒店负责人,县新联会常务副会长、县新媒体协会副会长、县网联会会员。其从事酒店管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2021年9月带领城关镇佳誉景城小区一行9人成立该小区业主委员会,在不计报酬的基础上,挑起自主管理小区物业的重担。
一直以来,梅林珠及其业主委员会团队均秉持共建共享、美美与共的管理原则,不仅不要劳动报酬,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甚至经常自掏腰包解决一些管理问题。自今年启动实施“和美城乡 四大行动”以来,在她的带领下,争取了23.8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建设该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开展小区智能化、精致化升级管理。如今的佳誉景城小区,是县城社区精致化管理的标杆和范本,行走阡陌间,穿行小道上,无不呈现的是一幅绿地常在、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生活幸福的和美画卷。
该小区的有效管理带动了周边商户的经营发展,并为居民提供了100余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她还吸引县域6名企业家成立黔东南中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带动县域电商产业发展,她致富不忘乡亲,并感染着身边的乡贤人才,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共建和美城乡。
潘昌亮:“乡贤+治理”,激发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活力
潘昌亮,1989年出生于马号镇黄古村,在成为黄古村村干部之前,他一直在县外搞饮料批发。每次回家探望父母时,看见乡亲们喝水困难、出行不便、纠纷不断,就萌生了回家改变家乡面貌的念头。黄古村曾经是全镇乃至全县典型的偏远贫困村。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民拉帮结派,基础设施薄弱,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年年寅吃卯食,债务不断,导致村内各项发展严重滞后。2020年2月,潘昌亮回到村里,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为村委副主任。新官上任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依托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在思想上行动上开好头、起好步、树标杆,一方面以“五控一抵制”为抓手,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开设民族合约食堂,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并走家串户开展文明倡导、普法宣传等。同时带领全体村民创建县级文明村寨,推进“五好”评选等新民风建设活动,革除各种生活陋习,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户貌。目前,在该村的示范带动下,全镇9个行政村已完成“一约四会”修订并上墙。
组织村民对主要交通巷道实施清障,对村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牲畜圈舍乱建等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观。此外,潘昌亮还通过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大力发展700余亩樱桃种植产业,每逢采摘季节,游客、客商纷至沓来,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经过潘昌亮带领村干部辛苦付出和努力打造,现在的黄古村展现出的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县委统战部 张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