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施秉县杨柳塘镇以其独有的“刻道文化节”“芦笙节”“高塘卯节”“陆地坪六月六粽粑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为载体,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贯穿节庆活动全过程,积极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县走深走实。
“立根乡土”绘就民族团结共生画卷。一是党建引领打造团结共生“领航队”。由镇党委引领,村党支部牵头,根据本地少数民族习俗,策划组办民族节日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搭台子”。依托7个村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7支民族文化志愿服务队,做好民族节日后勤保障。由镇级协调安保力量,护航交通、食品安全,为群众过好节全力护航。二是立足实际做好民族文化“守根人”。立足该镇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氛围浓郁的特点,分别就“卯节”“刻道文化节”“芦笙节”在高塘村和屯上村建有民族节庆文化场所2处,包含活动场所及小型文化展览馆。三是顺势而为成为民族团结“推舟者”。充分尊重本地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注重把当地少数民族对节日活动的需求和期望融入到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化认同中来,引导民族节庆活动共庆交融,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以节为媒”构建民族文化情感共鸣。一是共绘文化交融“同心圆”。屯上村每年举办“巴梭芦笙节暨刻道文化节”吸引周边3个县市20余个村寨的歌手、芦笙表演者、舞蹈表演者等300余人参与。演唱歌曲包含民歌、流行、苗语等类别,舞蹈也囊括苗族板凳舞、广场舞、现代舞等不同舞种,各民族群众在此竞比表演技艺,展现各民族文化风采,共同绘就各民族融合交流、文化交融的“同心圆”。二是共建节庆交流“百花园”。依托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特点,点燃杨柳塘镇民族节日活动持续丰富多彩的引擎。屯上巴梭芦笙节吹起苗乡第一声芦笙响;“刻道文化节”汇聚非遗力量歌声嘹亮;高塘“卯节”千人下塘捉鱼迎丰收,“六月六粽粑节”陆地坪家家迎客忙,地坝村和翁塘村龙灯节龙游村寨,梨山坪春节活动、地坝乡村春晚大舞台活动等各具特色,点亮杨柳塘群众生活,中国传统节日与民族节庆融合,搭建起民族情感共鸣桥梁。三是共享民族发展“新范式”。引导村民和村集体探索民族节庆文化的资源转化路劲,鼓励村民或者村集体,用好节庆文化广聚人气的特点,开展小商品交易、食品经营等市场化活动。为7个村设置土特产品销售点位,宣传推广特色农产品或者文化产品,尝试依托节庆实现经济创收。
“深耕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一是精细治理,织密民族团结“和谐网”。把民族事务嵌入基层治理常态化工作内容,紧握网格排查和法治宣传两条线,洞察民族矛盾等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民族事务基层治理全覆盖,织牢民族团结一张网。二是非遗培训,赓续民族文化“精气神”。近年来,组织开展“刻道”文化假期培训班4期,把民族节庆文化的精气神传递给青少年,让参训者在感受民族节庆文化的氛围中种下民族文化自信的种子。三是产业赋能,激发民族发展“动力源”。依托“刻道”非遗文化节、高塘卯节、粽粑节等民族节庆文化符号开发文创产品6类,生产2600余件,发展文化产业,书写民族文化赋能民族发展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