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交流在林地间 让绿色农产品融入大湾区

发布时间: 字体:

夏季高温期正是魔芋各种病害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加强魔芋病虫害的防治,促进魔芋种植技术交流。7月9日,在甘溪乡,魔芋种植龙头企业,邀请了省、州农科院教师及多名企业魔芋种植专家,为黔东南、铜仁等地魔芋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推进林下魔芋产业高效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芝武,县农业、林业及乡镇负责同志出席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学员有60多名,分别来自黔东南施秉、三穗、锦屏、榕江、剑河县5县及铜仁松桃等地的魔芋种植大户。培训课程,不仅有魔芋技术分享、市场分析等理论讲解及资料手册,还到林下示范种植基地现场教学,专家们针对花魔芋、白魔芋等不同品种的种植海拔要求,对软腐病、白绢病等病症防治和良种选育等进行现场讲学,同时就用好林地资源,发展仿野生魔芋绿色种植、科学控草等进行现场指导。

“种芋的安全,我们首先不能给它使用有害物质,首先就是让它环保绿色。”基地里,中国魔芋协会常务理事、贵州威宁鼎诚魔芋公司负责人锁才邦认真给大家介绍道。

和大家一同认真听讲的刘昌培来自剑河县,今年在省科技厅的帮扶下,他们村里发展了25亩林下魔芋种植,通过此次培训学习,他看到了施秉的发展规模,也坚信了他们坡地土肥优势,他颇有收获。“给我们的这个交流平台,学习这些经验,我们今后有决心,把这个魔芋产业再做大做强。”

现场参观研学的龙塘河示范基地,从2020年来,在党委政府支持下,中禾农业公司通过与合作社及农户合作的模式,发展魔芋种植面积芋1000余亩,同时与省农科院建立科研合作,推动林下魔芋种植向仿野生、低投入、少管护、长收益的有机种植方向发展,推动更加适合广大农户种植的技术示范基地。

“现在我们探索出了轻简化栽培技术和防野生栽培技术,一年种植,多年采收,把种植的风险、投入给它降低下来,把采收的时间拉长,这样的话,可以提升它的总体收益,降低风险,推动这个产业的更好发展。”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丁海兵说。

“威宁那边种植的,它是当年种植,当年采收,采取密集种植,而施秉这边,其实很有优势的,你看那么多林地,每亩魔芋大约投入600到1000块钱,那么后期我们每年挖一吨商品魔芋,一吨商品魔芋,至少获利4000块钱,那么除去投资的话,一亩魔芋还有2000到3000块钱的收入,虽然它产值不是很高,但是它投入相当低,对于农户来说,每家有个五到十亩地,每年也是几万块钱的收入。”锁才邦说。

近年来,施秉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下魔芋种植达2万亩,魔芋成为施秉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并不断完善魔芋产业化发展。2021年,在政策支持下,中禾农业公司在施秉县桃子湾工业园区投资建成年产魔芋精粉200吨的加工厂,公司生产的魔芋精粉、开袋即食等产品畅销省内外。魔芋作为十大保健食材,同时被称为“工业味精”,市场前景广阔。

“通过我们的交流培训,希望能够发展、壮大魔芋种植,让我们有更好的深加工原材料,我们产品目前销售到成都、重庆、深圳、佛山等地,让我们贵州的绿色农产品,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贵州中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光平说。(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