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研学” 施秉县非遗苗绣产业迎来研学热

发布时间: 字体:

盛夏七月,暑期来临,施秉县迎来众多“学生游客”,许多省内外学校组织学生到各苗绣企业开展研学活动,深入探索和体验独具特色的非遗苗绣产业,了解苗绣的文化内涵,感受其独特的非遗魅力。

在兰英刺绣馆,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28名研究生走进非遗体验展示区,一件件独具苗族特色的精美手工苗绣服装、民族银饰让他们应接不暇,各式各样手提包、摆件、装饰品琳琅满目,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大家详细了解苗绣历史、技艺特色与文化内涵,也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看到特别棒的传承人是在怎么做着传承工作,怎么样让少数民族的文化吸引文旅,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经济发展中,让学生们跟时尚产业,跟民族文化架起一个桥梁,让将来的发展更有意义。”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羿说。

“这边服饰的种类非常多,里面的一些工艺都可以运用到时装里,但没有形成一个很完善的产业,需要很多业界的设计师和大众一起去发掘我们的文化之美。”北京服装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陈旭展说。

在桃子湾工业园区,贵州民族大学近百名服装与服饰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到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走进公司绣坊、产品展示厅和现代化生产车间,近距离观看绣娘们“穿针引线”绣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学生们被这里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深深吸引,细密的针头在布料上快速穿梭,将五彩丝线勾勒成一幅幅精美的苗绣作品。此次研学不仅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苗绣从设计到成品的全过程,还亲身体验了数字化生产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各种墙布、挂画、服装、包包等独具特色的苗绣产品,更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感觉非常震撼,看到我们苗绣的一些针法、线条的纵横交错以及它的色彩,让我在以后的学业中有更多的设计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朱灿说。

贵州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廖胜会说:“看到了绣娘运针如笔的一个刺绣过程,感觉非常震撼,也让我汲取到了很多的设计灵感来源,对于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方向,真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的体验。”

舞水云台公司自2006年注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苗族刺绣的传承、研发、生产、销售与培训。近年来,公司更是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建设了数字化、智能化苗绣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黔东南的非遗项目非常多,舞水云台公司是基于在本地域做刺绣保护和传承都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跟着老师一起走访工作室,里面陈列的作品也是受到了启发,也会把传统文化和我们的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融合。”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桑童说。

近年来,施秉县在推动非遗苗绣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不断培育和打造苗族刺绣特色产业,形成了集“研、产、销”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苗族刺绣产业链,越来越多的苗族绣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地关注苗绣非遗。

“每次接待同学们、老师们来到我们企业,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感到非常的开心,因为有了这些年轻人的了解,能让更多的人直观的看到非遗苗绣,特别是贵州地区这些文样、文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去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在以后的设计等方面会有更多新鲜作品创作出来。”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禄颖说。(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吴康  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