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多彩贵州游·非遗伴你行”启动仪式在安顺黄果树瀑布景区举行。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贵州省21家非遗工坊成果,古老技艺和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条传承保护之路、致富之路,展现了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今日走进舞水云台非遗苗绣工坊,看指尖技艺如何绣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贵州省施秉县桃子湾工业园区,有一家公司正以指尖技艺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它就是贵州省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舞水云台公司不仅致力于刺绣生产、销售及研发,还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观光策划,为当地苗绣文化的发扬与乡村经济的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舞水云台非遗苗绣工坊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团结奋斗与曲折动人的故事。从一个最初仅有8人的手工作坊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297名绣娘、年产值破2000万的地方文化企业。十余年间,舞水云台的团队在大山深处行走了九万多公里,逐户找寻绣娘,在一村又一村中打造非遗工坊,通过非遗产品,让城市读懂大山,用持续的经济效益带动返乡就业。
公司通过“公司+工坊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并有效促进了全县民族旅游商品的发展。此外,工坊还积极引进意大利、巴黎、美国等国的多位海归设计师,与绣娘们一起研究与创作,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遗文创产品。
不仅如此,舞水云台苗绣工坊在科技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公司引进了纺织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结合苗绣的技艺特点,在桃子湾园区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苗绣生产线。不仅让苗绣与装饰画、墙布等家居产品进行了结合,打破了苗绣仅适用于服装饰品等小面积刺绣的生产模式,为苗绣找到了装饰建材这一新的载体,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通过打造苗绣数字化云工厂,实现了设备互联互通,对多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非遗的现代化探索,舞水云台公司书写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秉承着“使用即传承”的理念,公司创始人龙禄颖重视于对年轻人的培养,从技能学习到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输送传统文化的养料,通过非遗文创产品的生产销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苗绣已不仅仅是服装饰品上的点缀,更成为了传递乡村文化与情感的桥梁。未来,舞水云台公司将继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发展道路,为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