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墨云山 中国施秉欢迎您!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施秉 » 施秉发展 » 经济发展
鼓足干劲加油干 砥砺前行促发展——牛大场镇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成果丰硕,业绩辉煌。回望2024年,忙碌的身影还未消散,奋斗的足迹依然清晰可见。2024年,牛大场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组织实施2024年工作计划,坚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做到年初谋全局、开新篇,年中强措施、抓落实,年底话丰收、汲经验,不断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

担“立题”之责,强基固本筑堡垒

强化理论学习,把牢思想信念之舵。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大会、干部职工大会以及专题会等平台载体,采取集中学习、专家授课、研讨交流、知识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能力,切实把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指导实践和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以来,开展集中学习40余场次,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17次,接待来访群众52人次,解决实际困难36个。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根基。以“排队抓尾,奋勇争先”为抓手,重点突出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抓党建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年新发展党员6名,预备党员转正12名,补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培育后备力量58人,进一步充实基层新鲜血液,强化村工作力量。

强化宣传引导,严守意识形态阵地。积极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文旅发展和森林防火等重点工作,全年累计上稿各类新闻稿件共计1600余篇,其中国家级130余篇、省级320余篇。同时,坚持做好党的传声筒,创新“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方式,持续在“强”“融”“广”字上下功夫,扩大“理论宣传二人讲”品牌影响力,把好理论、好政策送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在各村开展集中宣讲12场次,微宣讲23场次。交办处理市民热线59条,及时有效处理好事件,回复率和满意度均100%,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可控。

强化监督管理,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具体要求,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要求具体到岗、责任到人,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各基层党支部累计开展集中学习讨论64次,召开读书班1次,共覆盖党员373人次。2024年,镇纪委共处置问题线索13件。

思“破题”之策,攻坚克难有成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固成果。全镇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原则,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缩短纳入监测帮扶时限,精准制定、落实帮扶措施,不断把好精准纳入关、精准帮扶关及风险消除关,确保不出现返贫致贫现象。2024年,全镇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户11人,“雨露计划”发放补贴1.33万元,开展送教上门5人次,完成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申报发放349人。二是增就业。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司或“合作社+强人+群众”模式大力发展本地产业,带动群众600余人(脱贫户及监测户)就业。三是稳收入。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2024年度,全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2.7%。

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面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牛大场村、大坪村、金坑村整合集体土地、鱼塘、库房等闲置资源,通过出租或投资经营等方式,为村集体创收10余万元。牛大场村加强与市场接轨,采取“村企联营”模式,引资2名太子参种植大户,租赁15亩场地修建药材加工厂、烘干厂及药材存储冷库,预计全年能加工1200吨,村级收益36万元。铜鼓、柳塘、石桥、紫荆、山口、吴家塘等村采取“企业+基地”“党支部+帮扶单位+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烤烟、辣椒、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预计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6万元。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改两治理”为重点,围绕“富在农家”强产业、“学在农家”聚人才、“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抓建设,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积极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公益性岗位、志愿者等人员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100余次,清理牛皮癣广告500余处,完成卫生厕所改建113户,拆除违建10余处,实施牛大场村长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新建污水处理管网2310米,修建5m³四级式生态净化池2座,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擦亮乡村底色。

寻“解题”之法,深度融合促发展

强化领导,立好高质量发展“风向标”。组织成立牛大场镇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坚持高频调度,高位推动、围绕镇域“坚持以优势产业及特色自然资源为依托,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展专题研讨会8次,碰头会30余次。同时,组织人员专门前往广东、浙江、辽宁等地学习先进经验,为进一步打开思路,推动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稳守红线,构建传统农业“新局面”。坚决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全年完成28800亩粮食生产任务。以水稻、玉米、薯类三大粮食作物为重点,结合各级重点粮油项目,科学选择示范作物,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创办了8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种植面积达4100亩。完成2024年耕地补贴农户5692户,面积55875.97亩。

因地制宜,铺就特色产业发展“致富路”。认真做好中药材种植规划,推广先进科技种植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药农种植水平,全镇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6.25万亩,预计产值3.6亿元,覆盖农户8327户2.8万人,带动脱贫户435户1537人发家致富,人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积极推广种植辣椒2014亩,预计产值604万元。切实加强烤烟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烟农做好田间管理,全镇完成烤烟移栽面积4150亩,已开秤105万斤烟叶。制定奖补农业生产物资的激励机制,落实秋冬季油菜种植面积8700亩。坚持立足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服务功能,争取产业发展和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资金,今年以来,通过实施冷库、种养殖到户产业奖补、肉牛养殖、人居环境整治、烘干厂等项目,鼓励和引导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有效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并使当地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用心用情,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深化“乡贤回归和返乡创业”活动,建立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数据库,发动镇村党员干部及时沟通联系,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同时配强招商队伍,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加大“走出去”力度,抢抓机遇,持续深挖项目,加强项目包装,推动更多资金、项目落地。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牛大场镇引入湖南中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建设100亩高标准牛蛙养殖场,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0个。

行“答题”之道,提升效能强保障

强化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一是森林安全。全镇坚持“人、技、物”三防结合,严格落实各级林长巡逻制度,全面排查森林火灾风险隐患,严守森林防火底线。今年以来,张贴森林防火通告、森林火灾案件警示、十严禁等宣传资料8000余份。二是生产安全。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重点排查危化品、城建、燃气等行业领域,排查企业10家次,排查九小场所127家次。排查房屋50余栋。三是完善应急设施。完善镇、村两级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组建由年轻干部为主力军的应急管理队伍,配齐配全消防设施,全面提升消防管理水平。组织各村应急队进行相关培训9次,组织防汛防火演练9次,发放宣传资料2200余份。

多元共治共建,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作为”。认真学习运用先进经验来解决信访矛盾纠纷问题,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做实“班子成员包村、镇村干部包组、网格员联户”机制。二是变“群众看戏”为“群众参与”。全面推广“管事婆”机制,组建由政法委员牵头,司法所、派出所、党员干部、群众等共同参与的专兼职调解员队伍,根据矛盾精准选派调解员,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三是变“多头调解”为“合力化解”。建立镇、部门、村三级常态联排联调联处机制,及时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确保全镇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247起。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建“党员+志愿者+村干”宣传队伍,压实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对移风易俗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抵制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院坝协商会鼓励村民为乡风文明建言献策,共同商议出台移风易俗新倡议,修订完善“一约四会”,使移风易俗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将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的触角全面延伸到群众身边,带动广大群众破陋习、立新风,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回顾过去一年的风雨兼程,这份高度与宽度并重、厚度与温度相融的答卷,正是全体牛大场人勇于拼搏、善于取胜、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生动写照。新的一年,象征着新的征程,让我们并肩携手,再次启程,为牛大场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