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墨云山 中国施秉欢迎您!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走进施秉 » 施秉概况 » 地域特色
杨柳塘镇岜梭芦笙会 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3月13日,为期四天的一年一度的岜梭芦笙节暨刻道文化节在杨柳塘镇古岜仙上举行起笙仪式,杨柳塘镇20多个村寨群众及各地芦笙队登高祭祀,吹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一年好收成。

黄平白保坡芦笙队员张玉德说:“芦笙是今天拿来的,没有在正式参赛中吹过。在我们民间一直流传,在这里吹芦笙天上才下雨,吹了才是好年。”

《刻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通贤说:“我们来这高坡上看芦笙,祭祀,雨水才好,才大丰收。”

14日,芦笙会到屯上村举行,当地群众欢聚芦笙场,举行歌舞、芦笙、斗鸟、斗鸡、斗牛等各项比赛。屯上村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刻道》之乡,来自各地的民族歌舞队,逐一登台献唱古老的诗歌,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

图片(92岁的芦笙老师傅吴龙金带领队员在吹芦笙 杨健/摄)

图片(踩芦笙现场 杨健/摄)

歌舞展演队员潘开英说:“学习苗歌一年多了,我们来唱歌跳舞,来演唱《刻道》和《苗族大歌》的《仰阿莎》。”

歌舞展演队员吴光龙说:“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老年大学苗歌队来了四五十个人,展演《苗族大歌》和苗族《刻道》歌,还有苗族舞蹈。”

芦笙期间,当地家家户户贵客爆满,一同欢聚盛会。在平磨苗寨,每到芦笙节,当地群众还会制作“朵糖”即“麦芽糖”,成为待客的珍品,许多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趁着芦笙会,到平磨来体验甜而不腻的美食。

游客文志青说:“这个糖真的很好吃,有一点点甜,但是不腻,非常香。只有这边特色才做出这种味道,和外面加工厂的完全不一样。”

苗族传统节日是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岜梭芦笙节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不仅是苗族人民凝聚力的象征,更是苗族人民情感释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保护民间技艺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施秉县融媒体中心 杨健 李忠蓉 田洪毅)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