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墨云山 中国施秉欢迎您!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安全生产
“农”墨书锦绣 乡野写华章——施秉县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今年以来,施秉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扩领域、树品牌、促营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延伸产业链、拓展功能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施秉大地上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壮丽图景。

仓廪实天下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施秉县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位置,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党政同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着力稳政策、调结构、强科技、提保障,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

磨桂宾 摄

202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1.39万亩,产量5.8万吨以上,粮食和油菜单产均提升2%左右。已收夏粮食作物6.43万亩,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2.3%;已夏收油菜5.6万亩,产量0.64万吨,同比增长3.51%。秋收水稻7.12万亩,产量3.31万吨,同比增长2.29%,秋收玉米3.17万亩,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2.5%。

持续抓好党政领导领办的粮食生产示范点建设,建好建实到村到地块的粮食生产台账。在全县8个乡镇区域,党政领导班子分片领办水稻生产示范点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生产示范点。2024年,在全县建立县乡两级粮食生产示范点共计37个,示范面积1.98万亩。

产业旺乡村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围绕“一县一业”大力发展以太子参为主的中药材主导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扩规模、提质量。持续推进太子参产业链条式发展,积极探索构建太子参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中药材种植基地、制药企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合作。引进华润江中进行种子种苗繁育,持续做好种子种苗的研发、培育、推广。截至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54万亩以上,产量3.81万吨。

持续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猪、烤烟、精品水果、蔬菜等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单品规模化突破。大力推进生态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养殖,不断增强生态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1.52万亩,产量18.8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6.2万吨;茶园种植面积1550亩,产量73吨;食用菌累计种植面积2285亩,产量1771.5吨;烤烟种植面积3.2万亩,收购烟叶8万担,烟农种烟收入1.3亿元。牛存栏2.93万头,生猪10.81万头,羊1.38万只,家禽45.2万羽;累计出栏牛7146头,生猪10.6万头,羊9314头,家禽71万羽;禽蛋2015吨。水产产量2035吨,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5830亩。

聚要素培主体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着力形成以省级为引领、州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着眼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土”字育主体、“特”字树标杆、“产”字强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全力做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对省级、州级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2家,家庭农场110家。

全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坚持市场导向,聚焦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魔芋、铜鼓珠光米、施秉冷水米、马溪古树茶等特色食品加工。在县域内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2024年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

全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推荐企业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和优质农产品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证后监管和指导标准化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三品一标”8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2024年成功指导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1个,即施秉县果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珍珠油桃”。新申报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强科技兴农技

全力提升农业基础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示范带动、科学技术突破推广的作用、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推动农村科技平台建设,以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适宜农业机械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心组织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改造,印发《施秉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2023-2035年)》,促进“宜机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2024年,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

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以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油菜耕种收机械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为重要抓手,奋力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拥有量为16.9万千瓦,在册农业机械203台,植保无人机20台。同时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惠农政策,发放农机购置补贴30万余元,补贴农户46户。2024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56%以上,其中,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分别达到70%和45%以上。

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良种入户”“农技服务送下乡”活动,主动将“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全县共计84名农技人员参加农技服务,涉及粮油农技人员41人,服务粮油产业面积1.14万亩,影响带动2.6万亩;畜牧水产农技人员21人,服务主体42个;经济作物农技人员22人,服务产业面积4420亩,影响带动6500亩;全县揭榜挂帅榜单8个,其中粮油3个,畜牧水产5个。全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8期,为群众直接解决种养殖业生产技术问题150项,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培训农民1120人次,现场技术指导4520人次。

共富裕群众安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覆盖开展防返贫“二维码”一键报贫政策宣传,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比对筛查、预警核查,发动农户、干部和部门三方联动、协同发力,采取面访、电访、入户等灵活方式,第一时间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今年以来,共排查农户3.87万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施策,分层分类帮扶,帮助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同时,继续争取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新华保险公司帮扶和支持,为全县“五类人群”1.21万户4.57万人购买防返贫保险,防贫保险兑现赔付60余万元。

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发放2024年春季学期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000余万元,惠及学生14422人。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2024年度,全县脱贫人口参保率达100%。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全面落实危房改造工作,2024年来,排查复核自建房屋29660栋,排查受灾受损房屋219栋,将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对象46户列入改造。建成44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聘请专职管水员26人,村级自选管水员86人,强化饮水安全日常巡查管护。2024年来发现并解决饮水安全问题47个,争取农村饮水维修养护资金115万元用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供水保障、抗旱等,进一步夯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基础。

东西联动,双向赋能。持续用好佛山市高明区帮扶资源,在劳务输出、消费帮扶、人才交流、技能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两地各级领导互访调研64人次、召开专题会议4次,互派2名党政干部、16名专技人才挂职交流,获得东西部协作资金4650万元,实施项目19个,引导17家企业到施秉投资,带动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实现就业,通过各类渠道帮助施秉销售农特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开展乡镇、学校、医院、村企结对18对,捐赠物资300余万元。积极对接中投定点帮扶,用好省州部门帮扶资源,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中投公司系统共投入无偿帮扶资金35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0个,涉及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电商贸易等多个方面,切实为施秉县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关键力量。

廖德华  摄

宏伟的蓝图激励人心,美好的愿景催人奋进。放眼望去,广袤田野下,新希望正在播种。和美乡村中,新动能正在孕育。全县上下将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 扫一扫在手机当前页面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博
  • 扫一扫关注政府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