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马溪乡位于施秉县北部,地处偏远山区,耕地面积较少,但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3%。“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这是马溪面临的一大考验。近年来,马溪乡党委政府从马溪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形成产业合力,走出了一条运用生态资源发展产业的新路子。
坚持规划引领 着力打造森林产业
马溪乡北靠“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著名漂流景区杉木河上游,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云台山的缓冲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这里高山林立,山川秀丽,植被茂密。如何将森林资源打造出来,只靠传统种养殖业还不够,还要深挖森林资源才行,引入“乡村旅游”是一条必由之路。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环境、优化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而被誉为“森林养心圣地”马溪,具备了突出的绿色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正是把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把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2017年马溪乡遵循“自然生态、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王家坪村的3个村民小组开展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建设,把王家坪村打造成集“休闲、养心、避暑”的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村庄,被誉为“森林秘境•水墨人家”,办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尝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甜头”。
美丽乡村是有了,还得让它“活”起来,同年11月,在王家坪村举办了马溪乡第一届高山森林蜂蜜开蜜节活动,以蜂蜜为“媒”,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活动,让农旅融合,宣传推广马溪绿色生态农特产品品牌——“溪山臻选”,开启“直播+农业+电商”模式,拉开了“网络直播”促三农发展的序幕。又在塘头村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举办首届马溪九龙山寻龙登山露营活动,吸引了140名专业露营人员和4名低空滑翔飞行表演者,以及社会各界登山爱好者、群众近1000人参与,推动马溪乡发展“全域”旅游的新篇章。
汇聚各方力量 致富带头人推动产业发展
“他20岁就去浙江打工,一去就是7年,2015年返乡创业,他有经验、能力强、肯干事、敢干事......是我们村的致富达人。”王家坪村支书黄敏口中的“他”,正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李佑军。李佑军是土生土长的王家坪村人,常年在外务工的他,做过皮鞋、干过纺织、买过五金,但他却始终记挂着家乡,返乡后自己做市场调查,到处咨询,最终选择了养鸡。在2016年初月成立了施秉县腾飞科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任负责人,第一年引进2000羽鸡苗,因前期已掌握了专业知识,所以在养鸡路上很顺利,第一批生态鸡让他盈利2万元,但他仍不满足,因为乡亲们还没有都富裕起来。2017年他被选为王家坪村党支部委员和马溪乡人大代表,他深深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于是他积极争取政府的扶贫项目入股资金,每获得一份资金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带动一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就这样村里的33户贫困户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到了李佑军的合作社中,与合作社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除了吸收贫困户为合作社务工以外,每户每年还能保底分红600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还得靠人。马溪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羊作用,紧紧抓住“致富带头人”这个关键,在各级党组织的引导带动下涌现出了李佑军、张朝文、王兴学、黄敏等为代表的致富能人,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到家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力献策。
创新发展模式 种养合作社引领集约生产
“马溪乡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上乘,但因为以前群众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现在我们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了这个局面,通过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标准化种养,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打造了品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极大的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马溪乡党委书记张雪宾介绍到。
“我们‘名扬’合作社现有社员82人,投入了340余万元,除牛圈外我们还有仓库、办公楼、肥料加工房等配套设施,还有一家直销门店,我们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肉牛养殖,同时集种牛繁育、销售、肉制品深加工、产品直销等一体,肉牛年出栏数在100余头。采取‘公司(门店)+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从产到销一条龙,农户以山林、土地、资金等参与合作社入股,一年分红一次,每年参与合作社生产的人员达1200余人次,年支付相关费用50余万元。现在每头牛利润可达8000余元,合作社年利润达90余万元。我们合作社在2017年9月还荣获‘黔东南州第六批州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2018年给贫困户分红41897元,比2017年多分8697元。”名扬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朝文说道。
马溪乡养牛、养蜂等优势产业在张朝文等“能人”的带领下,合作社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培育生产、农资购销、贮藏保鲜、加工销售、开拓市场等都有保障,让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达到了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的目的,最大限度减轻农户参与风险,真正让农民增收致富。到2018年底,马溪乡像名扬合作社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7个,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形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让农民参与其中,种养有技术,销售有渠道,带动群众抱团发展,并实现全乡697户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其中有162户贫困户获得多重覆盖,总计分红达319640元。一大批专业合作社犹雨后春笋般崛起,已成为马溪乡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火车头。
村级集体为龙头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五月,走在马溪乡各村寨,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马溪村的食用油加工厂正在加工菜籽油,王家坪村的加工厂正在制作“佛顶山古树茶”,九龙村“中投•京东跑步鸡”乐园里正在将跑步鸡装车、山泉水厂正在灌装饮用水......一个个村集体公司竞相发展,一项项产业竞相争艳,干群干事创业活力四射。
“2018年,施秉县九龙山惠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九龙村集体公司)发展了“中投京东跑步鸡”“水妹子饮用天然泉水”等扶贫产业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贫困户”的运作机制。实施“中投京东跑步鸡”项目,占林地200亩,投入资金360余万元,成功开展国家地理标识赤水乌骨鸡、黔东南小香鸡两个品种的养殖,其中“乌鸡”5000羽,“小香鸡”2000羽。2019年上半年养殖的7000多羽“跑步鸡”还没全部出栏,就被预定一空,下半年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规模,预计年利润在50万元。除此之外,村公司立足天然山泉水优势,融资创建山泉水厂,打造了“水妹子”山泉水品牌,日产桶装水达9000桶,日产瓶装水达3万瓶,前来洽谈定购的商家络绎不绝,预计2019年纯利润可达到30万元。“跑步鸡”和“水妹子”这两项产业加起来,村集体一年就有80余万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将用于给贫困户分红。”九龙村第一书记吴希炳乐呵呵地说道。
马溪乡为促进全民增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强化产业带动,通过发展肉牛养殖、生态养蜂、天麻种植、虫草鸡养殖、茶叶加工等产业,推行“一村一公司”发展模式,对农村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配置,走出一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道路,激活了农村经济的活力,激发了村民的创富热情。如今,马溪乡5个村都有自己的集体经济,遍地开花的产业与优美和谐的环境相映生辉,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向振兴乡村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