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早抓常工作部署,组织领导有“力度”。始终坚持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风向标”,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和股室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制定了《施秉县司法行政系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整改方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双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股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提升”整改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安排部署、统筹协调“双提升”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落实。1月24日召开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分工职责,切实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把双提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抓精抓细提高质效,宣传覆盖提“广度”。一是“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利用电子屏、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介向辖区群众宣传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线下”组织干部职工、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订单式“法律八进”系列普法活动,通过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法律宣传,让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民。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4场次,“法治进校园”28场次,开展“模拟法庭”1场次,开展“模拟宣告进校园”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6万余册,制作普法歌曲及普法视频3部。二是结合联合巡逻防控工作,开展夜间巡逻宣传行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引导群众积极接听0851-1234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电话,客观公正地回答调查问题,推动广大群众平安建设意识共同提升,充分调动群众投身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共开展夜间巡逻宣传100余次。
抓真抓好便民举措、法律服务显“温度”。一是选派“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治人才到全县76个村(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建立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二是编印《施秉县公共法律服务指南》1000余份,明确工作职责、服务流程、便民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今年以来,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共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6件(其中民事案件12件,刑事案件14件),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6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7万元,确保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三是加强律师执业监督,推进律师行业健康发展。认真履行指导监督职责,指导县内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执纪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律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年度考核等工作,不断提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规范化水平。今年以来,2家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69件,担任法律顾问3家,接待咨询80余人次。
抓严抓实风险防范,平安建设增“强度”。一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持续推进社会治安“1+6+1+N”重点工作,深入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95次,调解矛盾纠纷212件,调解成功203件,调解成功率95.75%。二是加强社区矫正监管。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今年以来,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8人,期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40人,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87人,其中缓刑80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3人,无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三是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今年以来,全县接收刑释人员58人,其中重点必接人员11人,衔接率、安置率、帮教率、重点人员接送率均达100%,现有在册人员470人,无重新违法犯罪情况。(施秉县司法局 吴漪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