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暑期生活氛围,近期,施秉县组织全县法治副校长队伍深入各中小学校,在暑假前夕,集中开展了以“预防溺水、反对欺凌、远离侵害”为主题的“送法进校园”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防溺水”筑牢安全堤坝。针对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防溺水是当前宣传教育的重点。法治副校长们结合真实惨痛案例,深入剖析溺水事故的常见原因、高发地点及严重后果。重点讲解游泳安全须知、落水自救技巧(如保持冷静、漂浮呼救)、同伴落水时的正确施救方法(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利用工具施救,严禁盲目下水)等急救基础知识。同时,部分学校组织学生观看警示教育片、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开展防溺水知识抢答等,并在校园及周边水域设置醒目警示标识,强化“六不两会”要求(不私自下水游泳等“六不”,会相互提醒劝阻、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聚焦“防欺凌”织密防护网络。在法治课上,法治副校长们通过生动案例、情景再现、互动问答等方式,清晰界定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多种形式,深刻揭示欺凌行为对受害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以及对施暴者自身发展的长远负面影响。另外,为有效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各法治副校长详细教授学生遭遇欺凌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如保持镇定、及时告知信任的成年人、保留证据等),强调不做冷漠的旁观者。明确告知欺凌行为可能触犯的法律法规,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指导学校完善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和机制上避免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聚焦“防侵害”构筑坚实防线。围绕预防性侵害、拐骗、暴力伤害等,各法治副校长帮助学生识别潜在危险情境和可疑行为。重点传授“身体隐私部位不可侵犯”概念、安全接触原则(“好的接触”与“坏的接触”区分)。教会学生坚决说“不”的技巧、如何迅速摆脱危险处境、如何在公共场合有效呼救。清晰告知学生遭遇或疑似遭遇侵害时,必须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老师或报警(牢记110),强调举报的重要性和保密原则。部分讲座还涉及了网络安全教育,提醒学生警惕网络诈骗、抵制不良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本次活动,让广大学生对防溺水、防欺凌、防侵害等安全知识有了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师生和家长普遍反映,活动内容实用、形式新颖、讲解透彻,是送给孩子们暑假的一份珍贵“安全大礼包”,对保障学生平安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施秉县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组织下,在县教育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相互配合下,形成“法治副校长+”协作机制,通过常态化信息共享,共同研判风险隐患,积极探索创新宣讲模式,不断提升法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全县52名法治副校长积极履职,带动34个法治副校长服务团队,深入对口学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精心备课,确保活动覆盖全县59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惠及师生2.7万余人次,发放防溺水、防欺凌、防侵害等主题宣传手册、折页等共计1.3万余份。
未来,施秉县将持续深化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及服务团队工作机制,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深耕校园法治沃土,筑牢学生安全屏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法治施秉贡献力量。(施秉县司法局 刘斌)